当前位置

【独秀书香】“精致时代”的文学 第十二期阅读分享会谈木心

“让我们一起谈谈木心吧!”6月21日晚,一群木心作品的爱好者,凭着这一想法,在雁山校区邑谷互动校园体验中心齐聚一堂,谈木心,谈木心的作品,也谈自己热爱与愿景。由我校图书馆举办的“悦读经典——师大的力量”阅读分享会,一般仅限于经典作品的阅读分享,而木心渐为大陆读者所熟知,不过是近十年的事,但在众多喜爱木心的读者心里,以其作品风格的独特性,早已归为经典之列了。

分享会上,首先从陈丹青《我的师尊木心先生》一文中一段对老师木心的评价谈起。陈丹青在文中写到,木心与国内当代作家有很大不同,“可能是我们时代唯一一位完整衔接古典汉语传统与五四传统的文学作者”。陈丹青这一看法,得到在场师生的一致认同,纷纷谈到自己初读木心的作品时,感觉似乎进入一个似曾相识又有些陌生的文本世界,甚至觉得有点“民国范儿”,而这种陌生感,恰是中国当代文学对于中国古典传统与五四传统的缺失造成的。

同学们对木心作品的语言风格感受深刻,分享会也多次就木心的语言特色展开讨论。有同学认为,木心作品的语言精确、简洁又极其生动,“很像民国作家的语言”,有些字句甚至“很像文言文”。对此,在场的老师认为,木心重视从古典语言资源中汲取营养,以其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来滋养年轻的白话文,避免白话文因为过“白”,而丧失古典语言的含蓄、简洁之美。木心说,“古文今文焊接得好,那焊疤尤美”,而正是这种“焊疤”美,造就了木心独特的语言美。并以国内某著名作家一个多月写出5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为例,指出珍爱中文的人,绝不会以“下笔万言,倚马可待”为荣,而是像木心那样,重视语言的锤炼和雕琢,这既是对语言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又以晚明文学“竟陵派”代表人物钟惺的散文《浣花溪记》为例,认为象形文字音、形、意统一的特点,便注定了它与生俱来的简约之美,而简洁凝练的文字,往往能带来言简义丰、音韵和谐、顿挫有致的意象美、声音美和节奏美。古典语言的这些优点,都值得后人学习,而木心就是个成功的学习者。

分享会上,也谈及木心作品的文体特征及这种文体产生的根源。与会者有人指出,木心作品语言风格之独特,是可以上升至文体的高度来看待,并分析说:木心在《鲁迅祭》一文中写到,鲁迅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文体家”,文章具有极高的识别度, 而文体不是一己个性的天然自成,而是辛勤磨砺而得。而事实上,经过长时间的辛勤磨砺雕琢,木心的作品也具有了极强的风格特征和极高的识别度,他之所以被人认为有“民国范儿”,关键就在于发明了一种“拟五四”式的文体风格,因此木心也可被称为文体家。对此,有老师认为,近年来木心的日渐走热,也与读者对这种文体的接受与喜爱有关,而读者之所以喜爱这种文体,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在这个拼房、拼车、拼爹,也拼微博粉丝的年代,人们一方面在人头攒动的城里做着田园小镇生活的迷梦,一方面在时尚的丝袜和齿轮缝隙里寻找淡定与深刻,这样的体验,苦涩的卡夫卡已很难满足大家,闷骚的张爱玲有些审美疲劳,荒野上进行人性肉搏的莫言,又觉距离太远,五四以来的“正能量”名家,多少又让青年读者觉得沉重,这时雅致而低回的木心,自然就成了惊喜的合适人选。木心的走热,或许意味着文学“精致时代”的到来。不过,“精致”往往是“小巧玲珑”的邻居,而木心的精致,便带有“小镇审美”的意味,这种精致美,是可能影响到它的发展高度的。

最后,大家从木心“找好书看,就是找一个制高点”这句话,谈到经典作品阅读的重要性。有同学从自身的阅读体验提到,好书不一定好读,但读好书,读经典著作,收益却一定最多。图书馆所做的经典阅读推广工作,正是希望同学们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能通过阅读找到人生的制高点,收获更多的人生智慧。


分享会现场


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认真做笔记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