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不死,情怀依旧”,这是新华社对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点评。2017年3月17日晚,由我校图书馆举办的第十五期阅读分享会在雁山校区大学生创业园举行。本次分享会借助央视诗词盛宴的热度,特别邀请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组专家、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莫道才教授,针对古典诗词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这一话题,与我校师生进行了广泛交流与分享。
首先,莫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参与《中国诗词大会》一些故事,并分析了这一节目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中国诗词大会》为何能热播?莫老师认为,古典诗词浸润人心的特点、节目赛制设计合理、选题精准、参赛选手出彩、点评嘉宾表现优秀等,都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他还指出,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通过选手们古典诗词知识的比拼,带动大家重温那些曾经读过的古诗词,唤起全民诗词记忆,感受古诗词之美,树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进而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
“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最深层的力量,它无形无体,却能润物无声”,面对西方文化,中华民族更要有文化自信。现今,许多国人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远不及对西方文化了解,如果国人不能真正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是一种文化遗憾。
随后,莫老师还深入浅出的为大家解读了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莫老师指出,当代中国正走向盛世,盛世必定带来文化的繁荣,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是强大的,也是不朽的,历史文化不仅存在于文物中,也存在于我们的古典诗词中,她是心灵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更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最后,在自由交流环节,有同学提出疑问:即使一个人背诵了很多古诗词,或者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获得了冠军,对他的生活也不一定有什么好处,那么背诵这些古诗词又有何用呢?莫老师解释说,“面对传统文化,不能太过功利化。一旦功利化,就容易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这反而是一种文化缺失的表现。”此外,针对现场听众提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能否增加古诗词创作环节、古代女性诗词大家为何很少、今人创作古诗词是否还应依照古代的平水韵等问题,莫老师也与大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据了解,本次阅读分享会所在的大学生创业园活动空间,本来只有100来个座位,结果却有近200人到场。一位参与承办此次活动的同学,看到大家高涨的参与热情,动情说,“我相信很多同学来参加这个活动,不只是出于对古诗词的喜爱,还有对未来的期望”。没错,同学们不仅有诗心,有情怀,还有对未来的期望,而这期望也正是中国实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这一目标的基础。
莫道才老师与大家分享交流
同学们积极发言
同学们认真倾听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