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伟林教授开启“名师导读”工程首场讲座

时值第23个世界读书日,在我校第五届“独秀书香”文化活动启动仪式上,我校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黄伟林教授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向前来参加活动的师生作了题为“历史的静脉——悦读桂林文化城”的读书讲座,开启了我校“名师导读”工程的第一讲。

黄伟林教授围绕他最近的新著《历史的静脉——桂林文化城的另一种温故》,从三个大方面讲述了桂林抗战文化城这一段桂林人引以为豪的历史。第一个方面从出版城和戏剧城两大角度分别讲述了抗战时期桂林之所以成为文化城的原因。从出版城的角度说,当时的桂林在桂西路(今解放西路),书店林立,短短的100多米,就排列着大大小小的书店近200家,所以有书店街之称。当时的桂林,用出版家赵家璧的说法,自由中国百分之八十的精神食粮——书,是在桂林生产的。从戏剧城角度说,抗战时期的桂林不仅有很多剧场、戏剧,还有很多重要的戏剧家;而且,抗战时期的桂林还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戏剧事件,那就是西南剧展。讲到这里,黄教授还以富有冲击力的影像资料,再现了当年西南剧展的盛况。接着,讲述什么叫温故。黄教授在这里将“温故”解释为“保存文化记忆”的意思。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经过城市大改造以后,我们以前熟知的如桂林的骑楼、剧院、城墙等具有桂林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东西逐渐消失了。这不得不令我们感到惋惜和遗憾。第三个方面讲述什么叫另一种温故。所谓另一种温故,就是关注的不仅有大历史、大政治、大军事、大经济、大文化,还有小历史、小政治、小军事、小经济和小文化。《历史的静脉》就有许多属于小历史、小经济、小文化的话题。比如,桂林月牙豆腐、桂林米粉、桂林三宝等等皆有提及。

黄教授对桂林文化城的解读,角度新颖,信息量大,既让听众重温了桂林那段艰难而光辉的岁月,又给听众打开了一扇窗口,使其从文化的角度提升了对桂林文化城的认知。这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名师导读课,让人收获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