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独秀书香】“名师导读”工程第十期:唐诗的魅力

10月14日晚上,雁山图书馆一楼培训室,灯火通明,座无虚席,我校第十期“名师导读”工程特别邀请了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代文学研究专家张明非老师为大家开讲“唐诗的魅力”。

中国是诗的国度。根据《全唐诗》记载,唐诗有近五万首,有明确姓氏的诗人就有二千二百余人。“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张老师首先引用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的话切入主题,接着从三大方面的特点揭示了唐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奥秘。① 贴近生活。唐人几乎人人能诗。有诗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诗歌在唐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普及,诗已经成为唐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从唐代开始的科举取士制度更是提高了诗歌在竞争生存中的作用。② 情感真切。严羽《沧浪诗话》:“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征戍的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豪气干云的杀敌立功愿望;离别的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是对友人的劝勉慰藉。 ③ 语言精妙。如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样自然;如《春江花夜月》那样优美;如“此时无声胜有声”这般凝练。④ 含蓄。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与朱庆余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所表达的情感和愿望都非常的含蓄婉转。

深入浅出,情理兼备,张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带领读者进入了唐诗的神圣殿堂。通过本次讲座,读者触摸到了唐诗的脉搏,感受到了唐诗的瑰丽多姿,灿烂辉煌,体会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对祖国优秀文化的自豪感。

张明非老师在讲座中

“唐诗的魅力”讲座现场

读者在聚精会神听讲座